大師輕鬆讀‎ > ‎

大師輕鬆讀

商管選書/牛爾18年——我的美麗之路

張貼者:2010年5月5日 晚上8:52Joseph Mo



文章來源:時報出版 | 發表時間:2010/03/12 | 

作者簡介
牛爾,本名牛毓麟,1967年生,水瓶座A型。

在台灣,他被媒體稱為「美容教主」;在中國大陸,網迷們稱他為「美容谷歌」;陸媒封稱他是「天王級護膚專家」、「美容界教父」;消費者則因為他是「DIY教父」、「成分第一專家」而愛上他。受母親從事化妝品業的影響,12歲就在廚房自製面膜,自醫學院畢業後投身美容界18年,以「頂級品質、平實價位」的研發風格震撼美容界。


【自序】關於18的故事……
二○○六年九月十八日下午,我與大塊文化的郝明義先生,約在遠企的咖啡廳喝下午茶,談到有關出書的計畫。我與郝先生第一次見面,雖然他比老牛的人生歷練多出許多,卻完全沒有面對小輩的老成與不耐,還跟我分享了許多有趣的小故事。最後,郝先生鼓勵我寫一本完全不同於以往的著作,以自身在美容圈的經歷,來跟讀者分享。

時光變換,已是三年,老牛之後又歷經許多人事,然而與郝先生相處的吉光片羽,卻歷歷在目。至今,這本書終於完成,幾經波折後雖未能與大塊文化合作出版,然而郝先生的看重,也是我之所以完成這本書的重要關鍵。

這本書,算是我從事美容工作以來的一個濃縮版本,希望藉由我的自身經歷,讓所有對美容行業有著興趣和信念的人,能從這些真實的個人體驗中,分享我的成長,也期望為大家帶來一些前進的動力。

在書中,我定出了18章主題性的內容,以對照過去18年來的一些點滴。你可以將這本書,純粹當作一本故事書來閱讀;書裡的18個章節,也可以單獨閱讀,當成18則美容行業的真實案例,也許對這個圈子感到好奇的人,可以從中窺知一二。

或許,你也可以將這本書,純粹當成是老牛的個人經驗分享,如果有同樣從事美容工作的朋友,藉由這本書,或可看到一些不同的面向。

再者,您還是可以將這本書,當作是一本「美容書」。書中的18個章節,就好比18堂美容課,這幾年美容界持續強調心靈美容的重要性,老牛也期望在心靈部分,給愛美的讀者一些啟發。

又或者,好奇老牛是怎麼從美容行業的小業務,到後來可以研發品牌,甚至打造一年創下十二億業績的台灣第一網路美妝品牌,而同樣具有創業夢想、或仍是朝九晚五打拚上班族的您,老牛也期望這本書,讓您看到一些個人的學習經驗。

有人說,化妝品事業是一個夢工業,的確,當年我是因為有夢而進入這個行業,從中,因著機遇和渴望,讓我一路扮演著追夢人、造夢者、解夢人……等不同角色。在我得以扮演這些角色之前,其實,我歷經了許多夢醒時分、以及把夢想化為真實的艱辛淬鍊。它可能是痛苦的、難熬的,也可能是充實的、美好的;就在這些有笑有淚的過程中,因為從事或修習美容時的各種難關和考驗,一一歷練過來,我才能夠蛻變成今天的自己。

造夢容易,圓夢卻難。沒有挫折、考驗與艱辛,就沒有實踐、努力與甜果……回顧過去的經歷,老牛就跟許多人一樣,一步一腳印地從頭出發,在不同的人生歷程和夢想中走上一回;然而,在築夢的終究,是夢了無痕?還是夢想成真?可能是許許多多人,最感到徬徨與無助的!

回想自己從學校畢業後,走過遭受家人朋友質疑的心路歷程,從一個為了推銷化妝品在大雨中渾身濕透哆嗦、覺得顏面盡失的小業務,到陸續擔任美容講師、行銷公關、彩妝師、美容書作者、專欄作家、從事品牌研發等……細數過來,已有18年。過程中有些時候,我的心情有如走在暗夜幽谷,不知前面是一片坦途,還是萬丈深淵,無數個想要放棄的念頭紛然而至……而究竟,我還是堅持了下來,逼著自己非得摸索走出一條路不可。

而這本書中所提出的人名、事件,都是真有其人、其事,這些人物也都是老牛非常佩服、崇拜的對象。18年來,謝謝有這些朋友、長輩的一路相持,老牛這本書,其實有很多也是在寫他們的故事。

此外,也很高興能把這本對我而言意義重大的作品,繼續交由長期以來合作愉快的時報出版公司編輯、發行。基於以往的經驗與默契,以及我們雙方對品質的追求與堅持,相信讀者也能在這本書中,完整地感受到我們想傳遞的真誠心意和想法。

近年老牛喜歡旅行,這本書大部分都是我在紐西蘭旅居期間所撰寫。「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又有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寫書時,這裡正值春天,萬物復甦,風景怡人,空氣清新,我才有更加清醒的頭腦,將過去的經歷,像是坐上時光機般,清清楚楚地呈現給您。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完成夢想,就像此刻,老牛心中還有著許許多多尚未完成的夢仍待實現。然而,卻也因為有了過去這些歷練,我才發現,真正應該在乎的,不是夢想能不能實現,而是自己還有沒有勇氣去追逐!

感恩的是,此刻的我更能活在當下,享受這個築夢過程的辛酸、苦樂,而並非夢想實現的結果,C'est la vie!

最後,老牛謝謝您閱讀此書,也期待有您的分享與回饋,這本18年,其實未完……

牛爾

內容摘要

◎Chapter1愛美之路
「老師,我的皮膚糟透了……怎麼辦?」
這樣的問題我回答過千百回,朋友問我:「你一定很煩吧?」
我很肯定地回答:「永遠不會!」
這時,我會打開窗,讓風吹進來,想起十八年前,
那個初出社會,沒有自信、因皮膚不好而自卑的男孩……

從事美容行業之後,每次跟朋友見面,我在場時必定會聊到的話題就是:「最近發現了什麼好用的保養品?我的皮膚很乾燥,該怎麼辦?我發現黑眼圈越來越重,到底什麼眼霜有效?……」一位相識超過二十年的老友問我:「你會不會覺得很煩?」

「永遠不會!」我給了她一個十足肯定的答案。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只要回想起以前,我對自己的肌膚曾經是如何束手無策又求助無援,我永遠能以一個過來人的立場,理解這些人是多麼想讓自己的肌膚變好、變漂亮,而想給他們最適當的建議。

那麼當年的我,一開始,又是怎麼走過來的呢?

【我不知道怎麼追求未來,因為我生了皮膚不好的自卑病!】
我的求學過程還算順利,從小就是父母心目中的「好學生」,從就讀建中、台北醫學院的醫事技術學系,一路到海軍陸戰隊擔任義務役的醫官。之後,我卻開始對未來的人生感到徬徨。有些同學準備考托福,出國深造;有些人則準備學士後醫學考試,立志當醫師;也有些人已經在醫院工作,過著規律的檢驗師生涯;有些人則從事醫學儀器、藥業代理的行銷工作……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好像有很多選擇,然而,這些都不是我真正想要追求的未來。

那麼,我想追求的未來又是什麼呢?——不知道!

因為,當時我「病」得不輕—那是因為皮膚不好而產生自卑的心理病!

那時候最讓我懊惱的,就是沒有充足的肌膚保養資訊,而且以一個愛漂亮的男孩來說,更別提能像今天,堂而皇之地將肌膚保養視為必須!我在國中時就開始長青春痘,在那個年代,護膚保養還算是很奢侈的事,沒有人會教你正確的保養方式。記得有一次父親看我臉上長滿了青春痘,甚至連背上也長了一大片,覺得可能是我的身體有病,於是帶我去找皮膚科醫師,醫師卻說:「你的青春痘不需要治療,多打打籃球就好了!」

可能你會覺得很訝異,但是以那個年代的標準而言,皮膚科醫師是治療皮膚病的,而青春痘這種不會致死的外觀美醜問題,許多醫師並不屑治療。甚至在當時,一旦在外表上過於修飾,可能就會被視為是沒有內涵、裝模作樣、標新立異,甚至違背社會善良風俗,造成負面印象。

反觀現在,大家都開始注重外表,更願意花錢投資在自己身上,「醫學美容」成為皮膚科最賺錢的領域,因此,醫學系學生可能要用搶的,才能被分配到皮膚科。而當年皮膚科醫師的敷衍,並沒有解決我愛美的困擾,也因為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我反而亂擠春春痘,造成毛孔粗大與凹洞疤痕的問題,讓我感到非常自卑。

【長痘、出油、毛孔大,爛皮膚讓我走上美容這條路】

記得大學時代,一位好朋友糗我說:「你的毛孔大到連螞蟻都爬得進去!」一句玩笑話卻對我造成很大的傷害。由於自己一直對容易長痘、出油、毛孔大的肌膚感到無力,嚴格說來,這也是我走上「美容」這條路的主要原因。回首這段過去,現在的我經常會說:「還好我有這樣的爛皮膚!」如果我天生皮膚很細緻,就不會將注意力放在皮膚保養上,也不會對這個行業專注、投入而著迷,甚至以滿腔的熱情來經營護膚事業。

當兵退伍之後,我也隨波逐流,努力補習托福,考出將近六百分的成績,當年這樣的分數大概可以申請進入全美前五十大州立大學及長春藤名校。但就在同時,我的出國夢也隨即打消了。由於出國念書需要經費,而且重點是:我根本不知道要念什麼?於是,當我看到報上刊出這樣的廣告:「雅聞化粧品誠徵業務人員」,而且特別註明「有醫學背景尤佳。」心想自己學醫的背景,似乎很符合這個工作條件。

那時「雅聞」(ARWIN)化粧品在台灣沙龍界相當知名,還做了以江霞為主角的大型廣告。面試時,當我聽到主考官形容這個工作可以月入五萬,眼睛真的都睜大了起來。此外,這樣一個「美」的行業,絕對不像醫院裡的刀光血影,而且應該還能買到價廉物美的護膚品,改善我的痘花臉……事實上,我根本不清楚到底被錄用了沒,就主動參加了新進人員的訓練課程。

【第一名考進前三大沙龍品牌;憑一張機轉圖打開美容人生】

「雅聞」是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化妝品品牌,總經理紀敏吉先生有著醫學院藥學系的背景,在一九八○年代,靠著一瓶以胺基酸為基礎的「弱酸性洗面皂」起家打天下。在一九九一年,雅聞已擁有六百家連鎖專賣店,與當時的「自然美」、「伊莉特」分庭抗禮,並列為台灣三大沙龍護膚品牌。而在受訓的過程中,除了瞭解公司歷史、理念和各個系列的保養產品之外,最重要的授課內容並非是美容沙龍生態的介紹,或是推廣業務與維繫客戶關係的技巧,而是一張關於黑斑、皺紋和老化的「機轉圖」。

可能你會納悶,保養品公司的業務人員,為何受訓時的最大重點,反而是一張頗為深奧的機轉圖呢?這就要從當時美容沙龍業界的背景說起了。一九九○年代初期,台灣經濟正值起飛,許多女性開始注重「面子」問題,去沙龍做臉就好比現今的醫學美容一樣,是女性最重要的美容護膚方法。有許多缺乏高學歷的女孩,或是為了幫助家裡改善經濟的家庭主婦,為求一技之長,會前往美容補習班學上幾個月,然後自己開家小型的美容護膚沙龍,更由於市場的需求量大,每月淨賺十萬以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然而,那時台灣正統的高職美容美髮學校,僅著重於美髮技術課程,對美容並非十分重視。因此,美容知識與資訊的傳遞,除了借助於沙龍品牌的美容講師,大部分時間就是靠業務人員的口耳相傳,業務人員的整體形象如果夠專業,就能吸引這些美容師,成為品牌的死忠追隨者。我想,雅聞的紀總最想塑造的,可能就是一群外型有如F4的美男子業務人員,所以這些男性業務不僅要有充足的專業能力,「外型」也要吸引人。

當時保養品男性業務的標準打扮,就是燙著一頭酷似八○年代日本偶像田原俊彥的蓬鬆捲髮,穿戴著筆挺的白襯衫、義大利品牌的花俏領帶、金色的領帶夾、一套合身的西裝,西裝口袋最好還要露出一點萬寶龍名牌筆的筆頭,再加上擦得啵亮的黑皮鞋,然後在腰間插上一個黑色的B.B. Call (當時還沒有手機),以隨時回應客戶的召喚。

而為了要能熟悉這張「機轉圖」,講師開始教導我們皮膚生理學、內分泌學、營養學和細胞學等醫學理論。這些知識對於我「同梯」的業務夥伴來說,簡直要死背硬記到不行;而我呢?則是駕輕就熟,甚至青出於藍,比教課的美容講師說得還頭頭是道,同梯的夥伴都戲稱我叫「牛博士」。這時我才看出自己具有醫學背景的優勢,一個月後還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開始我的化妝品小業務生涯。

【為業績奔波碰壁是常事,雨天裡落寞縮在店家一角等天晴】

到業務部門報到的第一天,我被分配負責台北縣林口、泰山、五股及蘆洲等地區的新產品開發業務,每天騎著五十CC的小摩托車,尋找大大小小的美容沙龍,向美容師推銷公司的新產品。然而,毫無業務經驗的我,加上生性「害羞」,往往總要在美容沙龍的門口晃過來、走過去徘徊許久,才終於鼓足勇氣走進店裡,向美容師介紹產品。

很多時候,沙龍美容師會以「老闆娘不在,請你改天再來」的方式拒絕;好心一點的,則會叫你在門口等著,因為很多美容沙龍其實就是「一人工作室」,有客人在做臉時,美容師是不會隨便讓男性進入這塊「處女地」的。好不容易等到沒有客人了,再加上美容師心情還不錯,我才有機會得其門而入。我聽著自己像背書一樣把公司的化妝品介紹得天花亂墜,最終美容師則會留下型錄與試用品,接著就看下次的造化,否則多半也就「謝謝,再聯絡」了!

一九九二年春天,我進入公司也將近半年了,在天不時、地不利的狀況下,連老天爺也來作對,幾乎天天下雨,一個月不到兩萬元的薪水,讓我連一件稱頭的衣服也買不起,自信心越發受挫。時常,我會掙扎著明天是否還要進公司,穿著快要發霉的襯衫、騎著小摩托車在大雨中奔波;我往往選擇比較好心會收容我的美容師,藉故送些目錄、試用品或是報章的美容資訊等過去。

那時,我一離開位於台北市信義路上的公司,總會到一家位於樹林的美容沙龍,門口有張沙發,老闆娘心腸很好,會讓我進去坐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當我一進沙龍,將塑膠雨衣與浸透雨水的皮鞋脫下之後,就會踮著腳尖踩地毯,怕濕透的黑襪子將沙龍的地毯弄髒,然後蜷縮在美容室的一角。被雨淋得狼狽不堪的我,像隻鬥敗了的公雞,在一個暫時安全的角落裡取暖,等到大約傍晚時分,或是雨變小了一些,身上的水氣也稍微乾了,我才騎著摩托車,踏上歸途,心裡只覺得,我又撐過了一天,希望明天會是個好天氣!

【「你一個醫學院高材生,看看把自己搞成什麼樣子!」】

然而,雨依然不停地下,我的堅持開始產生動搖,原本以為會因這份工作而改善的皮膚,也由於天天騎機車奔波在台北地區惡劣的空氣下,越變越糟。有一回,為了突破一位一直不肯進貨的美容師的心防,我刻意等到她的沙龍打烊,然後與她長談到凌晨兩點。雖然,這次我幸運地取得美容師的信任,拿到產品訂單,然而從林口騎著摩托車一路飆回新店的家中,已經凌晨三點了。母親見此,終於忍不住說了重話:「你一個醫學院畢業的高材生,看看把自己搞成什麼樣子!」

母親的話再次打擊了我的信心,看著自己日夜鑽營,雖然在業務拓展有了一點成績,但毛孔粗大的痘疤臉,卻絲毫不見改善!我覺得已經沒有支撐下去的力量與動機了。

我開始留意報紙上的徵才廣告。由於我的父親、大哥、二哥、三哥都是空軍軍官,因此我特別留意航空公司的相關工作,最後順利考上美國聯合航空的辦事員,一開始就有三萬元的起薪及免費機票等福利。在衡量薪資之下,我決定向公司提出辭呈。

【轉任男性美容講師,堪稱當年最突破性的創舉】

就在這時,雅聞教學部的一名美容講師正好離職,教學部門的主管邱鈺婷老師,看中我在新進人員訓練課程的表現以及醫學院的背景,加上我不時會提供搜尋到的最新美容資訊與她分享,可能對我留下了不錯印象,於是她給了我一個機會—轉調美容講師的工作!

一九九二年,我成為一名「男性」美容講師,這應是當時業界最為突破的創舉了。一直到今天,想起這段過往,我都覺得幸運而感恩。邱老師的大膽提議,並沒有讓我陷入天人交戰,既然可以學習正統的美容專業技術,又能讓自己的膚質好轉,我當下便決定接受這份工作,並從此在美容路上跌跌撞撞,一走就是十八年!

※牛爾心語※
◎新鮮人剛出社會時,我建議找工作要以「興趣」與「學習潛力」為首要考量,而並非以薪水為主。當年,我在醫院和航空公司都可以拿到三萬元以上的薪水,在雅聞的薪水卻只有兩萬多;但是因為這個工作能滿足我的「興趣」,而且有機會「學習」,很快的,我不僅在美容業有所進展、拿到美容師執照,也工作得十分愉快,更願意積極投入。

◎雖然我對踏入美容業之後接觸的第一份工作—「業務」,自覺不夠稱職、也談不上興趣,但是在這段過程中,我也把握機會隨時發揮所長。例如,我讓公司主管知道我在醫學方面的底子;即使害羞、自卑,還是隨時主動提供更多市場上的美容資訊,給美容師及教學部門主管參考,也因而有機會獲得主管賞識,順利成為美容講師。所以,新鮮人不要害怕讓別人知道你的長處,這不是要你炫耀自己,而是讓自己適時成為公司上上下下的得力助手。這樣就能得到主管或同事的認同,讓你的工作更加順利,也更能創造你在組織裡不可取代的「價值」!

◎Chapter14 開創網路品牌
「牛爾,是誰?」
這是當初找我研發產品的康迅同仁,
聽到這個名字的第一個反應,
但它卻是讓夢想成真的第一句話。
網購發展初期雖不被看好,
我卻在一堆泡沫中看到化妝品可以賣的商機!……

二○○六年底,Yahoo!奇摩公布了「十大購物最Hot品牌」,按照順序分別是:COACH、GUCCI、LV、Abercrombie & Fitch、牛爾/女人我最大、SONY / Sony Ericsson、BURBERRY、adidas、Apple(Ipod)、Tiffany & Co.。

十大品牌中,「牛爾」非常榮幸地居然排名第五,與其他九大進口品牌並列。而介紹內容則寫道:「牛爾在台灣掀起DIY保養觀念新革命的話題,而且在相關的電視節目討論介紹成為人氣保養品!」

二○○二年四月,我離開了台灣蜜納這個讓我培養諸多信心的美好工作環境。由於出書的關係,有越來越多的媒體通告在邀約時,針對的對象已經不是「台灣蜜納公關訓練處處長」,而是「DIY美容教主牛爾」,也因此我與張董懇談,希望能辭去現有的工作,嘗試經營寫作、到學校教書,做個個體戶。

張董是非常惜才的老闆,即使當時的我已經身分角色模糊,他仍希望我留在公司。然而我非常清楚,即使留下,反而會對其他同事建立不好的示範,也會對不起張董,於是最後,我對張董開了一個大膽的玩笑:「張董,謝謝您對我的器重,但如果我今天出去,一年有千萬的收入,您覺得還有必要留我嗎?」

張董並沒有生氣,反而認為我的玩笑是一種「豪氣干雲」的宣示,他深深地給予我祝福:「好,牛爾,有這種雄心,董事長祝你未來前途光明。萬一需要董事長幫忙時,你也不要客氣,一定記得打電話給我!」

【前老闆寬容相挺,康迅傳來熱情邀約,引我走向研發之路】

離開蜜納的我,一開始就過得非常忙碌、精彩。白天,有各方邀約演講,每週一次到台中弘光科技大學講課,出席化妝品牌的記者會,以及接一些電視通告;晚上,則回覆讀者問題,撰寫媒體專欄,協助化妝品公司寫新聞稿,籌備個人官網,同時規劃下一本書的內容及方向……

有天,我收到一封「康迅股份有限公司」張祥佑協理寄來的 email,信裡表示他們是一家網路公司,因為看到我的書,希望能跟我合作生產網路保養品。雖然當時的網路產業正值泡沫化,但也可能是一個機會,因此我跟對方敲定了見面的時間及地點。

原來,當時的康迅公司正面臨轉型,雖然有銀行方面的會員基礎,卻缺少了讓會員購買的網路商品。此外,他們調查過康迅的網路會員是以女性為主,因此接觸了一些可能銷售的女性商品,例如首飾、包包等,然而在化妝品方面,雖有貨源管道,卻缺乏專業人士的加入。當時負責行銷的張祥佑協理,一心想要推動化妝品銷售計畫,但是執行了幾個月,卻在這個部分遇上難題。

這時,祥佑的一位好友 Julie,這個年輕的女老闆正好買了我的書,於是對祥佑提出建議:「你們怎麼不去找那位出書的DIY專家牛爾?」

「牛爾,是誰?」然而,行動積極的祥佑,以及康迅的另一位經理 Audi,兩個人馬上買了一本我的書,透過書中的連絡方式找到了我。

與祥佑、Audi 見面之後,祥佑拿出了一套在台中工廠生產、製造,銷往內地的保養品,但是我看了一下產品,並詢問其零售價格,就直言道:

「這組產品不建議在網站上銷售,因為:第一、包裝形象太老、太台,不符合網路年輕主客層的需求;第二,零售價格過高,幾乎已經是百貨公司專櫃的價格,消費者沒有必要在網路上購買一個沒聽過、售價又幾乎與百貨公司相同的產品;第三,產品品名太過虛幻,不清楚其實際效能,成分組合又標示得不甚清楚,由於衛生署即將全面實施化妝品全成分標示,這樣的產品會有問題!」

接著,我又詳加細說這三點的市場分析,包括包裝風格、品牌價位及相關政府法規等。聽我說完,祥佑已經確定,我就是他們想要尋找的人選,但是這組產品不能賣,又應該怎麼來解決產品的問題?

【網購雖不被看好,我眼中卻看見網路化妝品的無限優勢】

在當年,網路購物才屬於草創階段,一般人接受度很低,原因是東西看不到、摸不著,只有產品的相片及一些文字敘述,對消費者而言,並不足以令人信服。若還要線上刷卡,恐怕又有資料外洩、被盜刷之虞;而ATM繳費不但麻煩,又擔心會像吃角子老虎,有去無回!

因此一開始,網路購物的發展確實有許多困難之處,特別是化妝、保養品等商品。相較於男性而言,女性更注重感性的層面,如果摸不到、聞不到味道,要讓女性消費者掏出錢來購買網路保養品,簡直是難上加難。但是,這並非是無解的難題—可以採取低價策略,同時將產品品質盡量做到最好。網路購物即使有缺點,但也有其優點,只要透過網友的訊息傳遞,物超所值的好產品很快就會獲得網友認可,並能迅速吸引注意。

【推自創品牌,祭出一九九破盤價,供貨商嫌利潤少不肯接】

二○○二年,當時網路購物正處於青黃不接狀態,在詢問過可能衍生的物流成本、金流成本及網頁製作成本之後,我大膽提出一個可能的做法給祥祐和 Audi:

「我來幫你們做一個品牌,在網路上銷售!每項產品初期開始全都只賣一九九元!扣除成本之後,雖然利潤不高,但是薄利多銷,我相信這一定做得起來!」

於是,我就馬上開始規劃網路保養品的生產。從品牌命名、處方建議、系列品項、產品功能、特性、包材建議、包裝設計,乃至於品牌故事、產品說明書、網頁文字、中英文標籤設計及文字,出於過去工作的經驗,我可以一人獨立執行;後來甚至是年度計畫、產品質地確認、功能確認、產品拍照,我也幾乎全面配合。當然,這也要非常感謝祥佑與 Audi 的全力支持與信任,讓我得以盡情發揮,不會處處受制。

然而一開始,原有的供貨商就出了問題。由於我能從一些化工原料行及瓶罐專賣店得知原料及包材的成本價位,藉此推估成本結構,於是計算出了一個合理的成本價位帶。一開始這間有自己廠房的供貨商被我說服了,願意替我們代工製造,但後來可能對我們沒有信心,也覺得賺得太少,變得有點愛理不理,而故意拖延進度。

或許是福至心靈,有一家台中的工廠,原本就在生產一個區域性的化妝品牌,並透過直銷及美容沙龍的方式銷售產品,而當時的廠長兼業務經理楊文熙先生,因為覺得現有的生產線還有空間,如果接一些代工業務,一方面可以讓生產線人員不至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能充分運用人力;另一方面也覺得可以藉此適度消耗採買的原料,以免擺放過久而造成浪費。當然,如果還能賺到一點代工費用,豈不是一舉三得!

剛好,楊先生本身也是康迅網站的會員,直覺可以透過這個機會,來協助康迅生產化妝品,於是便主動與Audi連繫。

這時,康迅的祥佑、Audi、楊先生和我,就如同天時、地利、人和的結合般,我們不分彼此、也沒有私心,只想完成「網路化妝品」的銷售夢想,於是積極地展開產品研發、製造的工作。

【打造網路化妝品牌奇蹟,六年內業績飆漲二十倍】

二○○二年八月,我為康迅所研發的第一套「@哻TURE 葡萄綠茶塑顏緊緻系列」如期上市,這是第一套全系列以緊緻、小臉為功能的產品,六項產品從洗臉、化妝水、精華液、按摩凍晶、去角質到面膜,每一種的售價都是一九九元。

同時,我也自己撰寫新聞稿、印出相片,將每一份新聞稿和照片資料附上產品,寄給所有的報章雜誌等平面媒體。一個月之後,當月的業績就有將近五百萬元。九月,緊接著推出「薰衣草靚白系列」、十月推出「玫瑰保溼系列」……到了十二月時,業績已經突破千萬!

二○○三年八月,我緊接著為康迅推出了第二個帶有醫學美容觀念的網路保養品牌「SkinCology」;二○○五年八月則乘勝追擊,推出第三個品牌「Beauty Diy」,而該年三個網站的全年業績總和,就將近有六億。

一直到二○○六年底,也就是「牛爾」品牌榮獲「Yahoo!奇摩十大購物最 Hot 品牌」第五名之時,三個網站已創下了超過十億的業績。二○○八年底,我已經為康迅研發了將近四百項商品,三個網站的業績總和則將近十二億。

由於業務擴充,我自己也成立了一間小公司,公司員工連同工讀生約有七人。而原先的楊先生也已自立門戶,蓋了一棟廠房,每個月的出貨量就可以高達三十萬個產品! Audi 目前是康迅副總,也是總經理 Bill 最得力的事業夥伴;而祥佑則另有發展,目前是「yam天空傳媒」的執行長(CEO)。

將近七年的努力,我們創造出了台灣最大的網路美妝品牌及通路,這期間除了幸運與自己堅持之外,更感謝的當然是 Bill、Audi、楊先生這些可貴的夥伴們。我們共同創造了一個奇蹟!

※牛爾心語※

◎再好的廣告、再美的代言人、再棒的行銷手段,如果沒有好的產品,也只是讓更多人失望而已。

◎越成熟的消費者,往往更在意的是瓶子裡頭的成分,認為瓶子內的效果遠比瓶子外的裝飾來得重要。而越成熟的人,也往往越看重人皮膚以內的東西,遠勝過外表所呈現的樣貌。


一個廣為人知的美容教主,給你真心啟發的成功故事,在一邊閱讀的同時,

與自己現在的努力相較,你有得到了什麼嗎?


商管選書/別讓混蛋老闆綁架你

張貼者:2010年5月5日 晚上8:23Joseph Mo



文章來源:時報出版 | 發表時間:2010/01/21 | 推薦數:5 | 回應數:1

作者簡介凱薩琳‧克羅利(Katherine Crowley)&凱蒂‧艾斯特(Kathi Elster)。

凱薩琳‧克羅利是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心理治療師,她與擔任管理顧問的凱蒂‧艾斯特,共同創辦K Squared Enterprises管理顧問公司。自1989年起,他們結合兩人互補的專長,開發出一套處理職場不良人際關係與困境的獨特方法,透過訓練數千人如何實現商業目標,同時管理不良人格與情緒造成的情況,協助數百家公司順利改組。這種由內而外的途徑,改變了企業發掘和解決其最大人際困境的作法。

克羅利與艾斯特不僅是暢銷書作者、教育家、演說家和經驗豐富的企管顧問,也是指導一般人透過自我察覺和自我管理,實現專業成就的專家。他們運用幽默和許多正面的技巧,為職場上每一個層級的人,從高階主管到第一線員工,找出適用的解決方案。

兩人合撰的著作尚有:商業暢銷書《Working with You Is Killing Me》,以及《Going Indie》。

內容簡介

老闆不是永遠的痛,but混蛋起來會要人命!職場上最大的悲劇是:熱愛工作、但痛恨老闆,
若你膽敢扭轉老闆,慘痛的代價保證讓你前途整個黑掉!
為了不讓自己的前途與幸福被老闆綁架,你需要智取。
作者的4D步驟與3A策略,保證讓你3個月內微笑贏回工作的自主與尊嚴!

工作中的你是不是經常會……鑽牛角尖、逃避現實、自我懷疑、狂生悶氣、盼望老闆消失、幸災樂禍、惡意唱衰、意圖報復,或乾脆與老闆斷絕往來。小心!這表示辦公室綁匪已經盯上你。

綁匪是誰?又躲藏在哪裡?最常見就是你的「老闆」──很可能是你的主管、客戶、股東,甚至是會欺壓人的資深同事。他們掌控你的工作與前途,打擊你的情緒與健康;他們的行徑有的活像「魔鬼代言人」,有的自以為「我才是老大」,更有的一副是「地獄來的天使」、「無能不沾鍋」或「草莓小當家」。

天天面對這樣的老闆教人甩不掉理還亂,痛不欲生!但人生從此無解嗎?

從今而後,你可以不必再為混蛋老闆鬧胃痛或頻換工作,只須嫻熟4D步驟──察覺、脫離、切割、處理;3A策略──調整期望、滿足需要、減輕恐懼,就能在3個月內,輕鬆擬定職場戰略,有效管理這段關係,聰明贏回工作發球權與幸福人生。

別奢望改變老闆,你唯一能改變的是自己!

4D步驟助你一臂之力針對5大類20種混蛋老闆惡行,本書為身心受到老闆綁架的人,設計一套簡單易行的4D步驟解決方案:
●察覺(Detect):了解不健康的主雇關係,如何在情感上和生理上影響你。
●脫離(Detach):接受你無法改變老闆的事實,並想辦法奪回掌控自我心智的力量。
●切割(Depersonalize):你是你,他是他,不要把老闆的行為視為針對自己而來。
●處理(Deal):有效管理主雇關係,並擬定一套拓展個人職涯的策略。

用3A策略掃除職場障礙為了抵禦混蛋老闆惡行的傷害,同時提供你一份具體的計畫,用來調整(Adjusting)你未達到的期望、滿足(Addressing)你未實現的需要,和減輕(Alleviating)任何與老闆互動所引發的恐懼,利用3A策略,你將能面對混蛋老闆各項行為缺點的現實,同時想辦法克盡職責,專注於個人的職涯發展。

從今以後,無論你跟的是哪種人,都能認清現實,對抗任何職場怪現狀,搞定難相處、顧人怨、沒擔當的老闆,贏得圓滿自在的人生!

推薦序:如果遇到壞老闆

何飛鵬(本文作者為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自慢系列」暢銷作家)

一個網友在我的部落格上留言,希望我不要老是用老闆的心態想問題,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是員工,希望我多從員工的角色提供建議。而這個建議也引起一些網友的認同,也建議我用員工的心態寫文章。

這件事讓我相當疑惑,我自覺得我一向是從工作者的角度看世界,雖然我也建議要「認同公司、相信老闆」,但我更強調的是工作者的自由、自主與被尊重,但為何會引起讀友的誤會呢?

我仔細回想自己的成長歷程,我發覺我的人生有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一個是學習中的工作者,那時我沒有任何談判籌碼,只能乖乖地聽老闆的話,默默地做事。第二個階段是學成的我,這時我的能力超凡,是組織中的明星,老闆靠我撐場面,這時老闆幾乎全然聽我的,我擁有完全的自主權。

確實現在的我,都假設工作者有完整的能力(第二階段的我),不需要看老闆的臉色,就算主動積極配合老闆做事,替公司賺錢,也是我自己心甘情願,因為即使遇到壞老闆,我馬上就會「開除」老闆,多說一句話都是多餘。

所以我大聲疾呼,站在公司、組織立場做事,因為不會有「壞老闆」(壞老闆早已被我開除,我早已離開那家壞公司),只不過對大多數工作者而言,如果他還在學習階段,還沒有足夠的談判籌碼,只好接受壞老闆的折磨,當然對我的大聲急疾呼替公司說話,感到不平!

我終於找到問題所在:工作者在自我能力不足時,經常受到老闆(公司)的不合理要求,他們要如何自處呢?

我開始回想我的人生第一階段,沒有籌碼,只能默默努力工作的時候,我如何應付壞老闆呢?

我遇過的壞老闆還真不少,有的人脾氣暴躁、毫不講理;有的老闆唯利是圖、私心很重;有的老闆耳根軟、愛美女,不能公平對待每一個人;有的老闆年紀大、經驗過時、想法老舊,已經無法應付當時的變化;還有的老闆注重細節、僵硬刻板,工作會累死一干人等;當然更有老闆欲壑難填,訂出來的業績目標,是你拚出全力,也可能無法達成。

總之,壞老闆之多,真如恆河沙數,壞老闆各式各樣的行徑,真是罄竹難書。可是回憶起來,他們好像沒有留給我太大的困擾,原因無他,當時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我全心全意在學習我想學的東西,我全心全意在累積我自己的工作經驗,我全心全意在擴張自己的人脈,而公司所提供的是一個工作舞台,我在這個舞台上,全心全意在鍛鍊我自己。

所以壞老闆是無所不在的,但我心有所思,完全不把壞老闆當作一回事。我設法用最簡單的方法應付他們,把他們的不合理,都視為合理,努力配合他們、滿足他們,然後留給自己最多的時間、空間,去學習我自己所設定的目標。

我就是這樣度過我的人生學習期,我也很快擁有足夠的籌碼,與老闆平起平坐。所以我對所有工作者的建議;不聽、不看、不想、不在意壞老闆,全心全意專注在自己的成長吧!

內容摘要
不論你從事何種工作和擔任何種職位,工作的部分內容都涉及和「握有權力的人」交涉。你或許要直接向老闆或上級負責,或者是替一位佔據你大部分時間的重要客戶服務。你或許受託為眾人管理財務,或者是接受機構的資金或資源。我們全都要對某人負責。而你管理這些重要關係的能力,正是成功與失敗之間最重要的差異。

握有權力的人有些不難應付。他們本身即是絕佳的溝通者,懂得如何領導、鼓勵他人充分發揮潛能。可惜,我們更常面對的是經驗不足或不適任的領導者,還有濫用或誤用權力的人:上級雇用了聰明的人,對他們的工作卻事必躬親;口說鼓勵大家自由表達意見的主管,實際上否決所有新的想法(和提出新想法的人)。還有經常缺席、自大,或守舊的董事會成員。

任何一種難相處的老闆,都會造成難以忍受的工作經驗。他們古怪或無理的行為讓下屬抓狂,但因為他們位高權重,必須依附在其權威之下的人(你),經常感到無力改變這種情況。

自1989年起,我們便結合彼此在心理治療和商業策略的專長,研究和瞭解造成職場上的愉悅與痛苦、成功與失敗的根源。我們的研究顯示,個人工作快樂的最大單一決定因素,是個人與他或她老闆的關係。當那份關係好,工作就好、生活也美好。當那份關係是壞的,其他一切都不對勁。不和諧的主雇關係,將嚴重破壞員工的職業生活、家庭生活、社交生活和內心的安定。

藉由我們上一本書《做你同事真要命》(Working With You Is Killing Me)在國際市場的成功,我們得以接觸無數的政府機關、非營利和營利組織。我們向企業執行長、副總裁、部門主管、經理、主管、行政人員和基層員工發表演說。每一場演說後,總有一位以上的聽眾會無可避免地對我們傾訴他們與上司之間特別痛苦的對抗:

「我愛我的工作,但我討厭我的老闆。」
「我的上司只有我一半的年紀,經驗也完全不如我。」
「我的老闆人很好,但每當衝突出現,她從不表明立場。」
「我的老闆不斷加重我的責任,卻沒有給我必要的授權。」
「他對我提出的任何構想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不。」

如果上述情況有任何一個聽起來很熟悉,或你正在為某個以其他方式讓你的職場生活痛苦萬分的人工作,本書正是為你而寫。你可能是一位執行長,或最基層的員工。不論你的工作頭銜為何,或你的薪水多寡,重點是你要向某人負責-老闆、董事會、顧客或投資人,某個行為令你沮喪、討厭、受困、不安、害怕、憤怒、不屑、受到質疑,或困擾你的人。

有一種方法,可以控制最難搞定的老闆或主管,拿回你個人的工作發球權。辦法掌握在你的手中,它始於你對他們行為的內心反應,最後表現在你個人採取的正面行動上。《別讓混蛋老闆綁架你》指導你如何辦到。我們將引領你學會一個同時結合和強調自我照顧活動與自我管理技巧的有效、實用的四步驟策略。我們保證,如果你在與老闆的關係中,確實應用本書的要點,你將感受到更多的自我控制與極大的寬慰。我們的程序將幫助你在工作上感受並享有更多成功。

若你正是握有權力的那個人,《別讓混蛋老闆綁架你》能就你個人的行為,提供珍貴的洞悉。本書也能讓你深切思考員工對你的期望,和他們與你日常互動時的恐懼。

本書分成四大部分。每一部分皆以前段為基礎,再進一步推展。在第一部,你會瞭解目前自己如何應付老闆的不良行為,和那些方法為何無效。我們也將協助你辨認你可能處在一個惡性主雇關係循環中的哪一階段。我們將介紹五大類二十種混蛋老闆惡行,並幫助你辨識出老闆究竟是如何讓你每晚痛苦難眠。

在第二部,我們告訴你如何脫離老闆惱人的行為,拿回你的工作發球權。你將學會若干恢復精力、修補情感,和重建自信的方法。

第三部是關於如何掃除任何主雇關係中的情感傷害。利用我們的老闆壓力概況評估(Boss Baggage Profile Assessment),你將瞭解自己應對權威的獨特方式,你會知道自己對任何主雇關係的需求、期望和恐懼。瞭解了個人對於權威的傾向,你將立刻感到釋懷。你會知道該如何改善自己目前的情況,和對未來雇主的期望。你將可清除那些妨礙你在工作上找到滿足與成就感的情感垃圾。

最後,第四部提供你對付混蛋老闆的可行步驟。我們會告訴你在重要時刻如何回應你的老闆──當你的經理批評你的工作、你的上司死不認錯,或公司總裁開始對你大吼。我們也將提供你長期管理這份關係,同時追求事業進展的建議。 本書的內容不是點到為止的自助方針,而是真正具有挑戰性的練習。我們將要求你評估你的老闆和你自己,嘗試一些新穎、甚至反直覺的方法。但我們保證,你的努力對於個人和事業都將創造無比的助益。

商管選書/創新求存

張貼者:2010年5月5日 晚上8:18Joseph Mo


文章來源:商周出版 | 發表時間:2010/01/13 | 

作者簡介黎智英
1948年 出生在貧窮的廣東農村,十二歲那年,他乘著舢舨船偷渡到香港,進入成衣工廠當童工,月薪八美元。 他一路經營自己,做到成衣廠的經理,卻因公司的一場記過處分,下定決心自己創業。
1981年 成立佐丹奴(Giordano)成衣連鎖店,快速打響名號。獨創快速交貨系統(Speed-sourcing),美國的Wal-Mart和GAP、英國的Next和FRENCH CONNECTION、義大利的BENETTON、日本的Fast Retailing 都曾學習其經營模式。
1989年 創辦《壹周刊》(Next),正式進入媒體事業。
1995年 繼發行量破紀錄達到15萬本的《壹周刊》後,又創辦《蘋果日報》,發行量超過70萬份,此時他擁有的財富已超過5億美元。
1995年6月 創辦「蘋果速銷」(adMart),以線上零售為主,虧損10億港幣(台幣40億元)。
2001年 創辦台灣《壹周刊》。
2003年 創辦台灣《蘋果日報》。

內容簡介
網路世界風高浪急,你不能用昨日的腦、昨日的想法面對今天。
若是你不能每天洗心革面,讓自己煥然一新,
那麼明天便不屬於你,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這個時代真的這麼殘酷?
-黎智英-

變化快速的全球網路世界,
作者在本書暢談他面對事業及生活的處世之道。

唯有天天創新,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社會及市場存活。因此從個人的內心開始,追求信仰,創造每天快樂的心情,到個人工作上的創新,以至企業的創新,如此才是網路世界的處世之道。

全書分為三篇,第一篇為「網路世界,創新求存」,面對不能苟且偷生的時代,書寫網路世界的本質,不管個人或企業,為何需要以創新為生存的主軸。

在這個年代,做生意的再也沒有安樂飯可吃了。今日的市場的確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想不被激流淹沒,便只能站緊創新的衝浪板跟浪潮搏鬥。創新不是一條安穩的船,風平浪靜中無法誕生偉大的創新。

創新不是閉門造車,靈感不是來自內在的思考。沒有外界新事物的刺激,只是將舊有的知識重新整理、將舊概念回收翻新(recycle),是無法產生創新的靈感。只有透過與外界互動才可以發現新知識。

第二篇為「靈魂洗禮,創心世界」,在極速的資訊時代,為何要找到自己心中的信仰,身心如何安頓,在拚事業與顧家庭之間如何找到平衡點。

黎智英認為,只要做事夠拚命,成功是不難的。事業有成雖然不難,然而想在做事拚命與做人得宜之間拿捏平衡卻是非常困難的。倘若成功的代價是犧牲家庭溫暖、夫妻感情和兒女親情,你還會拚搏嗎?

面對網路時代的時間壓迫感,他的解藥之一是信仰。宗教信仰可以帶給我們人生的意義和目標,帶來精神上的寄託。不過也並非只有宗教信仰才能帶來精神的寄託,視工作為創作,給別人提供更好的貨品,更大的效益,或是替人們提供更大的方便,或者透過工作探討和實現個人的天賦和能力,以這些為人生目標,都是很好的精神寄託。

第三篇為「風暴世界,驚恐中樂觀」,變動快速的全球化世界,看黎智英如何以他獨特的觀點解讀世界經濟。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網路世界讓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牽一髮動全局。黎智英以獨特觀點,解讀國際金融面貌。

知名經濟學家張五常評黎智英其人為「其言與行按著時代的節奏,其動與靜按著時代的脈搏」,因此這樣人的世界解讀,又怎能不精采呢?

內容摘要

不許成功見白頭
歲月催人。年輕時我生意拍檔的兒子現今已長大成人,更有了自己的生意,在北京經營果汁買賣。他的生意非常好,很想擴充經營,有意找投資者壯大實力。他說自己有個願景(vision),今年應該做到多少生意,明年又是多少,甚至五年後他也算好了,一切都在計畫中。聽到他的計畫,我禁不住問他:為什麼外在的客觀因素要按你的主觀意願發展?

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我們可以做的是對已發生的事情作出反應。事情發生的次數多了,呈現趨勢,進而推擬出模式。再者,事情發生了,我們可以檢討經過,找出錯誤,吸取教訓,讓我們有機會修正原本出錯的地方。

因此找尋錯誤可以讓我們知道什麼辦法是不可行的,什麼才是可行的,透過檢討錯誤,我們可以縮窄嘗試的範圍,這也就等於減少將來犯錯的機會,換言之讓我們可以集中時間和資源在可行的方案上,從而提高效率。

當我們解決了一些問題,往往猶如把未來即時帶到眼前。我們面前的困難擺在現在,但它的解決卻在將來,消除了困難,那麼我們便好比跨越時空走到將來去了。

將來的事情還未發生,無從為我們提供有用的訊息,故此任何有關未來的預測都是無的放矢,都是估計而已。可是從實踐中找出的錯誤卻能提供資訊,確確實實地讓我們知道什麼是不可行的,故此這也就是給我們提示,大概什麼是可行的。

這些大概的可行性便是我們邁向未來的台階了。為什麼不讓生意一步步的發展給你提供指引,就像在河中放下石頭讓你摸著逐步前行?何苦急著要以理想、計畫,主導及局限生意的發展?不必扮先知,只須專注解決當下面對的問題,你便可以走到「已知」的未來了。

聽到我這麼說,世姪反問:做生意又怎能沒有願景的?

你當然可以有願景,但所謂願景充其量只是個願景而已,它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非常粗略的發展方向,這是夢想多於具體計畫。做生意的願景是什麼?那應該是從實踐中累積下來的智慧,從實際經驗中總結出的發展概念,這些概念便是做生意的信念了。信念蘊含著希望,做生意必然遇上危機,信念讓我們有沉著解決困難的定力和恆心。換言之,信念是做生意最重要的EQ。做生意,EQ往往比IQ不知重要多少倍。你可以將你的願景作為信念圖騰,卻絕不可能以此為發展計畫。

我問他,你把貨品質量做到最好了沒有?品質穩定了嗎?員工和管理團隊的能力成熟了沒有?你對這盤生意了解透徹了沒?你的管理能力是否業已到家?你是否已建立並穩固了公司的文化?員工對質量是否建立了堅強的共同信念?如果對上述問題還未有肯定的答案,那麼你只不過是在出售未完成的作品而已。就算是最有創意的畫家,未完成的傑作又會值得多少錢?也許沿這方向去想,你便會明白我要說的是什麼了。

現今你的公司尚未成形,你又還未作好準備、鞏固好基礎;貿貿然引入資金擴張,你有把握管理好一盤規模更大的生意嗎?今日集資擴充,骨子裡恐怕你不過是要膨脹自己的自我(ego),而不是為了滿足顧客的需要,那又是生意經營之道嗎?聽我這個過來人說吧,做生意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滿足顧客的需要,而不是膨脹自己的自我呀。

不少做生意的人都好大喜功,以面子和野心為發展生意的目標。也就是這個原因,不少既聰明又有本事的人都生意失敗。不少人都大有本事克服外在困難,可是對自己的弱點卻懵然不知,又或知道卻拿自己半點辦法也沒有。多少有本事的人是栽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栽在生意的困境裡,他們好高騖遠為虛榮心的亢奮迷惑而喪失方向。經驗告訴我,要是沒有無的放矢地擴充,好些人是不會陷入生意困境的。

不要以生意為使命,也不要以生意為理想。一旦把生意理想化你便不難誤入歧途。千萬不要忘記,你到底是要賣些什麼給顧客?

世姪堅持他賣的果汁品質最高、最好喝。我再問他,你是誠心誠意,真的是賣最好喝的果汁給顧客嗎?你可以將這個目標凌駕其他目標甚至賺錢之上嗎?你真的相信品質最好的果汁便是賺錢的必殺技嗎?如果你真以此為信念,那麼你未來的發展便有把握了,因為這個信念能提供你力量幫你克服生意中必然出現的各種災難。有這樣的信念,那麼你已走了一半邁向成功之路了。

聽到我這麼說,他顯得非常激動,看來頗為我的話所激勵,想知道更多我做生意的心得和道理。於是我便繼續說:「你要知道,你不是賣果汁,而是賣專長。你應該把提供最好喝的果汁的能力變作你個人的專長。要是你可以把自己的靈魂放進品質裡去,那麼你便在品質中成功地融入自己的特色了。

對顧客而言,你提供的品質便是服務,故此你是顧客的僕人。品質的存亡也是你靈魂的存亡,品質的好壞也是你個人的好壞。品質有瑕疵,便是你個人的瑕疵。你能謙卑的當起顧客的僕人嗎?這種謙卑很重要,只有不恥下問拿出不斷求進步的虛懷,你才可以為顧客提供最好的果汁。

你是否有信心,可以坦然面對自己的缺失?這看似個毫不重要的問題,卻是致命的要。試想,要是你沒有坦然面對缺失的虛懷,一看見錯誤便只顧奪路而逃,而不是面對現實,設法解決困難、矯正錯誤,因為怕犯錯,便不敢作任何決定,那麼你還可以做得出什麼來?你還年輕,還有許多錯誤要犯,很多東西要學,為什麼硬要將生意做大蓄意犯錯以增加學習成本呢?

你的生意還處於建設期,應集中人力物力、時間資金扎扎實實地發展出自己的專長。反正不刻意揠苗你已有錢賺了,那又有什麼好著急呢?不如利用當前的利潤慢慢發展吧。逐步發展,無論是你公司的人才或你自己的能力,才會有時間成長、才可以累積經驗。這才是最穩定、最健康的發展啊。為什麼要將自己成為野心的奴隸,盲目擴大生意呢?不少生意都是大有資金,可是人才還未發展好,做起事來力有不逮,因而處處碰壁最後倒閉的。

不要只顧幻想生意會做得多大多大,人不是要做大生意才會開心的。你做生意的經驗尚淺,還未知道自己是否是個做大生意的材料。做檔中型甚至小型生意,你可能會更勝任、更開心呢。像好些事情一樣,做生意順其自然好了。

沒有多少人是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有多少能力的,猶如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弱點一樣。事實上不少人本來只想做檔小生意,卻意外地做出了一盤大生意,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天分都還不了解。

同樣,更多的人是高估了自己能力,忽略自己的弱點或缺點,給自己的野心俘虜擴張生意,最後管理不來,以致倒閉收場。生意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是勉強不來的。我們盡己所能,順應自然的模式發展,那才是發展生意的最好策略啊。

五十九歲的覺悟
我認為,只要做事夠拚命,成功是不難的。事業有成雖然不難,然而想在做事拚命與做人得宜之間拿捏平衡卻是非常困難的。倘若成功的代價是犧牲家庭溫暖、夫妻感情和兒女親情,你還會拚搏嗎?

有些人為了追求成功,不顧一切的拚命工作,忽略了家庭和兒女,把這視為理所當然。心無旁騖地專注投入工作是對的,可是不少人卻往往將家庭視為公司的一部分,跟老婆分工合作,她管內我管外。總之給夠家用,便履行了做丈夫的責任;若能為家人提供好的生活條件,便是個好丈夫。

這些為了工作將親子關係視為上司與下屬一般的人,只會對子女下命令,不會溝通;親子之間,在物質的賞罰之外,完全沒有精神的鼓勵和情感的撫慰。夫妻感情、兒女親情通通變成了利益交換、市場買賣,這又還成個家嗎?事業成功並非生命的一切,可是不少人為了事業的成功卻付出了一切。

如今市場全球化,給世界帶來了空前的物質繁榮,讓億萬窮人翻身,但也加劇了競爭。今日再也沒有一個安穩、平靜的工作環境,也沒有什麼中庸之道。只有fast track和slow track之別,只有在fast track上的人才有較好的薪酬待遇、較多的機會。可是要走上fast track,卻往往要作出很大的犧牲。

《財星》雜誌(FORTUNE)曾有則關於多明尼克‧歐爾(Dominic Orr)先生的封面故事。歐爾先生是在香港長大的澳門人,他在矽谷大有來頭,事業非常成功。可能是從歐爾先生身上我彷彿看見了自己從前的影子,也可能是家庭對我來說真是太重要了,因此歐爾先生為了工作一步一步地毀掉婚姻、家庭的過程,令我觸目驚心,感同身受。

歐爾先生是個工作狂。他一天只睡四個小時,工作十八至二十個小時。有時回家早了,也只顧著回覆電郵,用電話談業務或者招募新人。工作讓他神情緊繃,脾氣變壞。他不跟家人交談,碰面也不多望一眼。跟家人只有爭吵衝突,覺得他們是工作的絆腳石,對他們大聲吆喝。

就算是星期六或星期日從外地洽公回來,一下飛機,他也直奔公司開會,不回家與家人團聚。一般人有了孩子,通常都會稍為放慢腳步,陪陪孩子,享受一下家庭生活。歐爾先生的眼中則還是只有工作。當他在惠普電腦公司(Hewlett-Packard)工作時,女兒在香港出生。太太分娩後的第二天,他便丟下初生的嬰兒,和身體、心靈同樣脆弱、極需丈夫陪伴愛惜的老婆,飛往加州與公司總裁見面(時至今日,提起這件事,他的前妻依然非常怨忿)。

翌年,他母親去世,第二天他便飛到外地參加營業會議;為了等他,他母親的葬禮要延遲三天。當時他完全不覺得這些做法有什麼不妥,男人就是要以事業為重嘛。

歐爾先生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做生意的,自小便習慣了祖父和父親整天在外工作,家裡只有女人和傭人。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倫理價值觀長大下的他,認為男人結婚、有孩子,丟下家庭專注於工作是天經地義的事。後來,他父親罹患癌症去世,家道隨而中落,意識上(或潛意識上)他想重振家聲。因此對他來說,拚命工作不僅是為了事業有成,更是他的天職了。

歐爾先生的事業無疑有成。離開惠普後,他擔任過幾間新創的高科技公司總裁,賣了公司給加拿大的北方通訊,更讓他賺了好幾億美元。事業和財富都有了,家庭卻破碎不堪。為了兒子的學業成績和電話費用,父子倆大吵一架,完全沒有溝通。女兒看到父親和哥哥爭吵便躲起來,不敢跟父親見面。太太和他貌已不合,神則更遠。直到她知道他有了外遇,關係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有一晚,他罕見地回家吃飯,碰巧兒子跟女友鬧分手,在電話上糾纏不下,一家人都等著兒子開飯,他怒不可抑,大聲叱責兒子,威脅要拿走他的電腦。深受與女友分手折磨之苦,再受到一向冷漠的父親叱喝和威脅,兒子又怎能不怒火中燒?當下他立刻想報復,想要毀滅他心愛的東西。

於是,晚上趁家人都熟睡了,兒子拿起壁爐上的火鉗和滑板走進車庫,用火鉗砸打父親的愛車日產Infiniti,連門柄也打掉了。再拿起滑板,用鋼輪對準車的每一塊鐵板,用力撞擊,非得造成最嚴重的損壞不可。

第二天,天未亮歐爾先生便開車趕赴一個早餐約會。他全神貫注在工作上,絲毫沒覺察車身的損壞。一個小時之後,早餐會結束,他才見到愛車千瘡百孔。那一刻他驚愕得暈眩,眼前看見的不是千瘡百孔的坐駕,而是千瘡百孔的家。他覺悟到,為了事業,他在fast track上失控了開overdrive,全神貫注往工作中去,心甘情願地犧牲了家庭。眼前這輛破車是這個選擇的後果,他知道要彌補全家人。

可是,覺悟來得太遲了。那時太太已決定離開他,搬出去的時候,她狠下心將一雙兒女留下,因為她知道,帶走一對子女,他們將從此失去父親;不帶走子女,那麼他們還偶然有機會見到父親。她寧願住得近一點,每天下午回來照顧兒女,給他們煮晚餐,然後帶著滿臉淚水開車離開。家是破碎了,大家仍拚命地維繫親情。

人之初性本善。覺悟了的歐爾先生決定走出只有工作、沒有生活、暗無天日的窄巷,尋找人生的光芒。他辭掉了工作,學習園藝和廚藝,煮飯給兒女吃,開始學習照顧家庭。兒子學業出了問題,他跟兒子一起到日本學習日文三個月。他說這段日子是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歐爾先生一直要做個完美的人。不過,他心目中的好僅是做個好上司、好同事。見到破車的當下他才明瞭,一切是從家庭的溫暖開始,只有在家人愛的烘焙下,才會對別人有憐憫之心,才會有愛。當不成妻子的好丈夫,又豈會在公司當個好同事?當不成兒女的好父親,又豈會是下屬的好上司?愛心是從家裡培養出來的。

歐爾先生後來返回工作。他還是像過去一樣的拚命,但心裡多了家庭和兒女,這種牽掛令他在百忙之中還跟兒女維持親密的關係。牽掛之情自然使他非擠出時間來關心兒女,分享兒女的快樂和痛苦。這點關心讓他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中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不少人把「工作之餘要負起社會責任」掛在嘴邊,卻沒有多少人會說在工作之餘,要關心、愛護妻子和兒女,負起對家庭的責任。家庭尚未照顧好,便想慷慨、偉大無私到要拯救整個社會,這樣的人是不是太無情和虛偽了嗎?

家庭破碎,卻攬著事業成功的光環而自豪,這樣的成就不是太空虛了嗎?我們努力工作,為的不外乎生活快樂。沒有家庭溫暖、夫婦感情和兒女親情,這樣的人又會快樂嗎?真正成功的人,都能在家庭和事業之間取到一個美好的平衡點。

PS:收筆之際,我剛好五十九歲。Alleluia!

商管選書/一定做得到的效率工作法

張貼者:2010年5月5日 晚上8:17Joseph Mo


文章來源:商周出版 | 發表時間:2010/02/03 |

作者簡介吉山勇樹(Yoshiyama Yuki),現為Hybrid顧問公司負責人、CEO。

大學時代就曾參與創投企業的成立,畢業後進入大型通訊企業工作,負責開發新事業。除了MVNO(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專長行動解決與擬定CRM(Customer Retionship Management)策略、建立新部門等各種專案管理。曾擔任教育人才顧問公司董事、董事長,之後獨立創業,成立Hybrid顧問公司。

一年超過兩百天在各大企業、團體進行研習、演講,也從事改善工作、專案諮詢,並接受各大學與公家機關委託的專案等。此外經常在各媒體曝光、暢談理念,尤其多次在NHK教育電台的《目標!公司的明日之星》節目中擔任特別來賓。在年輕上班族之間被視為指標人物,蔚為話題。

個人生涯方面,歷任NPO法人理事、事務局長等;與多位意見領袖共同推動日本的教育再興運動。個人生活方面,從事音樂活動十五年以上,且至今不輟。

內容簡介
打破慣性工作模式,不再陷入盲目加班、被進度追趕的地獄!

安排工作的能力 是現今企業主最看重的職場核心技能!
職場人必備的PWA
看穿工作本質,讓時間多一倍!

你是不是辦公桌亂糟糟,經常花時間在找東西?
你是不是常覺得工作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著手?
所謂「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那麼
你可知道,一件工作要如何有「好的開始」?

事實上,工作是種「固定的循環」,因此
只要能夠事先預估完整的過程、做好因應,
不只整體效率會提升,也將不再手忙腳亂。
——而這,都有賴於絕佳的「安排」技巧!

安排工作的能力,會大大左右個人的工作表現!
懂得安排,就能預測問題、善加控制;
反之,則會忙於應付突發狀況、延宕進度。
懂得安排,就能針對實際狀況加以應變;
反之,只會死守規定、難以徹底解決問題。
懂得安排,就能一股作氣釐清諸多問題;
反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無法主導事態。

怎麼進行安排?
從「設定範圍」、「設定期間」、「設定資源」三大面向著手計畫
STEP 1 根據目標,篩選作業細項
STEP 2 理出優先順序
STEP 3 分配任務
STEP 4 估算所需時間
STEP 5 製作行程表
STEP 6 找出風險並擬定對策
STEP 7 總結計畫,與同事共享
工作效率UP!UP!

「安排工作的能力」(PWA),已成為現今企業主最看重的「職場基本功」,作者整理具備PWA的人的主要特點及職場優勢,再鉅細靡遺從小細節切入,讓讀者也能變身「安排達人」!

由於長年從事企業人才培訓、業務改善、企業人才諮詢顧問等工作,作者吉山勇樹深感現今上班族普遍欠缺「安排工作的能力」這個職場核心技能。

日本經濟產業省依據社會現況,提倡「社會人的基本能力」——亦即在一個組織或地區中,與各種人共事時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主要由「行動能力」、「思考能力」與「團隊工作能力」所構成。本書所探討的「安排的能力」看似未明列其中,實際上卻包含在各項目裡頭。作者在本書一開頭提供精心整理的〈自我檢測表〉,協助讀者自行檢測這方面問題的嚴重程度,例如:

◆無法掌握今天該做什麼、明天該做什麼。
◆經常搞不清楚工作該從何著手。
◆無法明辨「目的」;常常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做?」
◆無法拒絕他人的拜託。
◆經常一個人攬下所有的工作。
◆經常被突發狀況搞得團團轉。
◆可以做好別人交代的工作,但不擅長自己從頭開始一件事。
◆非得等到期限將屆、火燒屁股了,才覺得事態緊急。
◆時常因工作進度落後而苦惱。

緊接著,內文針對各主要「症頭」,提供作者自行研發的PWA(Project Work Ability),亦即「安排工作的方法」,希望讀者能善加利用這些具體、簡單且成效立即可見的建議,使工作更具條理與效率。

第一章 能幹的人,都善於安排!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要懂得「安排」
「預先進行安排」,讓工作變輕鬆!
四大觀點,讓你更善於安排
不知變通的人與融會貫通的人
確立目的的2W
即知即行,才能按部就班!
養成「多管齊下」的工作習慣!
一有空,便著手安排接下來的工作
除了氣勢與骨氣,還要講「邏輯」!
安排能力,是社會人的基礎功

第二章 工作就是企劃案!小工作也是一個企劃案
企劃案型工作重視安排
循序完成各階段的作業
將「利害關係人」列入考慮
工作是無止盡的循環
為下一步進行檢討
看穿本質,思考最佳的工作安排
盡可能事先假想所有可能的狀況

第三章 善於安排的人,如何設定目標?發現需求、問題乃是工作的第一步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問題」
釐清「是為什麼」做這件事
安排工作的三大要素
訴諸文字、明文規定,以防偏離目標

第四章 怎麼擬定企劃案?達成目標的企劃案
步驟一 篩選出作業細項
步驟二 理出優先順序、前後關係
步驟三 分派任務
步驟四 預估時間
步驟五 安排行程
步驟六 釐清風險與擬定對策
步驟七 執行計畫的彙整與共享

第五章 執行與進度管理依計畫執行,計畫才有意義
迅速處理小工作
從容處理突發狀況
利用檢查與回顧減少遺漏
沈著因應工作阻礙
阻絕垃圾資訊
在定期會議中整理確認事項
善於安排的人也善於開會

第六章 「結束」的技巧於最後進行評估,制定新的工作機制
嚴禁工作半途而廢!
建立評估、檢驗「Before」與「After」的機制
預測未來的工作
找出可以簡單提高成果之處

第七章 善於安排的人,怎麼與人溝通?談話、聯絡,再報告!
提供對方選項
成為工作上的引導者!
善於安排的人,也善於事前交涉
當個「懂得拒絕」的人
廣泛結交可信任的朋友
磨練圖解能力

第八章 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善於安排者的時間管理
從「夜貓子」變成「晨型人」
偶爾善用假日時間
善用電腦節省人力!
利用行動電話檢視電子郵件
善用工具,而不役於物!

前言

檢視你安排工作的能力!
安排工作的能力是社會人的基本技能!

你是否擅長安排工作嗎?

搞不好有人光是看到這句話,就感到心頭一震。

筆者曾經提供許多企業諮詢,或協助它們培訓人才。在諮商的過程中,企業主經常表示,令他們深感苦惱的是:「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階主管,都沒有具備職場上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這些業主所說的「基本能力」,就是「安排工作的能力」。

「我公司的員工很不會安排工作……」,除了這類抱怨,前來諮詢的企業主最感到困擾的狀況,還有以下這幾種:

●原本雖然有心要將工作做好,最後卻總是力不從心。
●事情進行的途中總會有所疏漏,以致影響工作進度。
●無法訂出工作的優先順序,不知道該從哪項工作做起。
●非得等到工作期限將屆、火燒屁股了,才要動手。
●不好意思向其他同仁尋求協助。
●不會自動自發,若沒有上級的指示或明確指令就不做事。
●工作半途而廢,也不會主動回頭完成。
●有很多方法可運用、將工作做好,卻不懂得活用。

正閱讀這本書的讀者當中,有的人或許已經在職場上工作一段時間、正為上述問題所惱,有的人或許即將畢業、準備進入職場,有的或許是資歷不深的職場新鮮人,也有些是因部屬不懂得安排工作而深感困擾的管理階層。

總而言之,對任何人來說,「安排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也可以說是職場上的核心技能。
安排能力,是工作所應具備的基本功。

而且,不管從事什麼行業、擔任何種職別,都必須具備這項能力。

比方說:擔任業務,就業務特有的安排工作的方式。如果與客戶洽談之前沒有做好準備,或是沒有掌握合約乃至於交貨流程等環節,就無法與對方順利交涉。另外,擔任人事相關工作的人,有很多工作的重點也跟「安排能力」有關,像是進用員工或是教育訓練等等。

另外,在IT產業、製造業、房地產業乃至於服務業等,「安排工作的能力」也都相當重要。

安排能力是工作的「形」?形式
如前面所說,「安排能力」是「各種業別、職別都應具備的基本功」,那麼,各位可曾學過這種能力?

我想,職場上大部分的情況是:新進員工或是年輕的職員仿效前輩或上司的做法,然後將學來的工作安排方法或工作進行方式等加以轉化,變成自己的工作方式。

然而,工作的方式與使用的工具,皆因人而異。筆者就經常聽聞,有人因為團隊工作時總覺得與他人格格不入而感到苦惱,或是與別人沒有共通的話題而無法與他人順暢溝通。

針對這類困擾,本書將介紹各位我自行發展出來的PWAR(Project Work Ability),也就是「安排工作的方法」。我將教導各位如何運用PWA,以便有系統地工作,不再為上述問題所擾。

在本書中,我將會詳細解說執行工作的基本「形」,包括:執行各種企劃案的方法、如何培養安排工作的能力,以及我在多家公司、團體、大學舉辦工作安排能力研習營、講座時所提供的種種建議等。

任何工作都有其進行的步驟,至於要怎麼安排,其方法也有固定的模式。
有些運動(特別是柔道或劍道等)會講究所謂的「形」,其實工作也一樣。

本書所介紹的,是工作的「基本形」。懂了基本形,各位可以自己進一步整合並發展出具有自我風格的「進階應用版」。

四步驟助你妥善安排步驟、順利進行工作
「安排工作步驟」有一定的方法,只要嫻熟這四個步驟,就能提升工作效率。安排工作的步驟大致有四:

●設定目標
●計劃
●執行、進度管理
●評定、組織化

不管是做什麼工作,大抵不脫上述四個步驟。此外,這四大步驟都會用到「溝通技巧」。

本書將會依序說明上述四個步驟,以期協助各位掌握工作進行的流程。希望各位能夠檢視自己目前在工作中所面臨的狀況,或是對照本書的內容、反躬自省,為步入社會成為社會人做好心理準備。這樣一來,這本書才能提供您最大的助益!

提升社會人的基本能力!
最近這幾年,鄰近日本的中國經濟大幅成長。相較之下,過去曾經被稱為「經濟大國」的日本,社會人的程度卻一年不如一年。這個情況實在值得深思、檢討。

另一方面,近幾年日本職場是「賣方市場」(亦即主要是勞方在挑選資方,而非資方在挑選勞方),企業無法招募到所需的人才,其結果,就是企業無法順暢營運,以致連業績都大受影響。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如果職場上的每個人都能夠學會安排工作的技巧、有效率且順利地完成工作,對於企業而言將具有極大的意義,甚至會對整個社會帶來極大的影響。

前不久,日本經濟產業省(相當於我國的經濟部)提倡「社會人的基本能力」——亦即「行動」、「思考」、「團隊合作」等三大要素。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所做的調查,有九成的企業認為,「行動」、「思考」、「團隊合作」這社會人三大基本能力,是員工都必須具備的能力。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本書整理了上述三大要素的實質內涵,希望藉由深入淺出的解說,幫助讀者自我提升工作能力,並且更能創造成功的機會。

本書承蒙明日香出版社的藤田知子小姐、支援PWA檢定的大阪商工會議所的各位人士及其他各界人士鼎力協助,才得以順利面市。在此我致上最為誠摯的謝意。

二○○七年十月
吉山勇樹

商管選書/幸運最強法則—每天5分鐘,7天改變你的命運!

張貼者:2010年5月5日 晚上8:16Joseph Mo



記得 Attraction 吸引力法則嗎?


另一應用吸引力法則的好書推薦你閱讀哦!



文章來源:皇冠文化集團 | 發表時間:2010/03/05 |

作者簡介
【幸運之神】西田文郎著。

1949年生,現任SANRI能力開發研究所代表,是日本想像訓練研究與指導的先驅。30多年來,許多成功人士受到他的啟發,因而在商業、考試、運動等各領域脫穎而出,成為人人稱羨的幸運兒。

他深受日本工商界領袖的信賴,所以由他主持的經營者研習會「西田塾」,即使收費高達88萬日圓,每次仍都吸引了眾多參加者,被譽為「平成的吉田松陰」(吉田是日本幕府末年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明治維新的精神領袖)。

此外,他也指導過不計其數的運動選手,包括職棒、足球、田徑、拳擊、排球、籃球、高爾夫球、自行車、賽艇等等,其中不乏奧運代表選手,而日本國家女子壘球代表隊能夠在北京奧運奪得金牌的最大關鍵,便源自於他的心理指導。

他的其他作品包括累計銷售已突破30萬本的《No.1理論》、《幸運的大原則》、《超越幸運的成功力》、《強運的法則》等等。

內容簡介

「幸運」與「運氣」絕非偶然
幸運的人會在各種情況發揮他們的好運。

有些人在參加考試、求職活動、選秀會、運動比賽等,會讓人感到緊張的場合反而能發揮實力。在世界大賽、奧運等重要賽事中成功創下新紀錄、擊出全壘打、踢出決勝關鍵分的運動員,都是在緊要關頭更能藉由好運發揮潛力的人。

在公司裡有種人不管到哪個單位都會受到上司喜愛,不但工作順遂,賭運也超強。

每個人擁有的好運形式都不同。但,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如此幸運呢?

到目前為止我協助過不少人,每次到企業內進行員工教育時,只要一見到面,我大概就能知道「這個人很受上司喜愛」或「這個人不被上司喜好」。受上司喜愛的類型通常在職場上擁有良好的關係,工作起來自然較有利,也較易得到良好的評價。

但,受不受喜愛這件事,其實不會影響到你「幸運」或「不幸運」。

以上班族來說,好不容易和上司建立起不錯的關係,卻被公司調到別的部門。突然面臨新的環境與人際關係,實在很難馬上就能完全適應。然而,幸運的人即使遇到這種情況也不會被環境的變化所影響,依舊發揮其實力。

有位男性任職於某家上市公司,因為公司的人事調動而被轉派到子公司。若以一般人的角度來看,不會認為是榮升而是降職。因為必須退出第一線轉戰地方,實在令人無法接受。但,這位男性卻很興奮地說:「這是我的大好機會,公司正在測試我的能力究竟有多少。」他非但不失望,還非常高興、充滿幹勁。

不甘不願地接受調動與積極進取地接受調動,心裡所想的完全不同。而這種內心想法會傳達給新職場的同事、上司。

就算被降職,幸運的人也能夠保持正面思考,使大腦處於「愉快」的狀態,完全不會產生負面思考。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都能充滿旺盛的精力,活用好運並把握每個良機。遭遇困境更能激發鬥志,渾身充滿幹勁。後來那位男性在地方創業,現在已是年收入數億的社長。

幸運的人因為總是保持正面思考,所以能將好運帶到身邊,隨時擁有可活用好運的能量。當大腦處於「愉快」的狀態,任何事都會變得有可能。那些在關鍵時刻發揮實力及廣受眾人喜愛的人全都是如此。

而且,你會發現幸運的人總是面帶笑容、看起來很快樂。不,他們是真的很享受自己的人生。

人生是各種瞬間的累積。對幸運的人來說,每個瞬間都會變成「愉快」的檔案儲存在大腦裡,進而變成屬於他的幸運資料庫。

目錄
前言
第1章 帶來運氣與強運的原則
第2章 改變潛意識,吸引「好運」來的方法
第3章 讓幸運的人更幸運的超強法則
第4章 打造幸運的自己的最強法則
第5章 養成讓人生變快樂的「最強思考」!
第6章 實踐篇1 讓幸運不斷報到的大腦訓練表使用法
第7章 實踐篇2 1天5分鐘,7天就有轉變的想像訓練CD

前言
「想要擁有成功的人生,需要『幸運』與『運氣』。無論是誰都能輕輕鬆鬆獲得『幸運』。」……聽到這句話,你的反應是?

「我才不相信呢!」會這麼說的人想必不在少數。

但,以我這三十多年來指導過多位運動選手、大企業及經營者的能力,最後也順利成功的經驗,我敢說幸運與運氣的法則真的很「簡單」。我很榮幸能夠透過本書與各位讀者認識。我向各位保證,打從你決定閱讀本書的這一刻起,「幸運」與「運氣」已來到你身邊。

而且,很快地你就會感受到幸運的來臨。一星期過後,你將擁有幸運的人生。

我在舊作《有趣的成功秘訣!幸運的大原則》中曾寫道:「幸運是一種相遇運氣是幸運的延續。」

幸運的能量有種自然的「吸引力」。

幸運的人身邊必定會聚集幸運的人,而不幸運的人則會引來同樣不幸的人,這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因此,我常在研習會上告訴大家:「多與幸運的人來往!」幸運是會傳染的,所以幸運的人會變得越來越幸運。

我根據大腦生理學、心理學研究開發了「大腦訓練」,並以這套訓練指導過經營者、商務人士、運動選手、考生等各個領域的人。我指導過的人當中不少是日本的知名人物。

像是前巨人隊的桑田真澄投手等職棒選手、目前相當活躍的日本國家足球代表隊選手鈴木啟太等J聯盟的選手們、近年來在甲子園初獲冠軍的高中棒球隊、箱根馬拉松接力賽的優勝隊伍,以及在日本聯盟連續十年獲得優勝的CHANSON化妝品女子籃球隊、大山加奈選手與木村沙織選手所屬的東麗女子排球隊、去年為了北京奧運金牌而努力的日本女子壘球代表隊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在體育界除了要有實力,毅力與運氣更是決勝的關鍵。為了讓選手們能在比賽中發揮實力,在重要的時刻引來幸運,我指導他們如何「操控自我」的技巧。每當我看到他們發揮所有的實力獲得冠軍的身影,內心總會有莫名的激動。

不光是體育界,在商場上想要成功也需要「幸運」與「運氣」。過去有不少企業曾邀請我去演講或進行指導,如摩根大通集團、豐田自動織機、NTT、松下電器、富士通、伊藤忠商事、JRA、竹中工務店、JR西日本、資生堂、YANMAR、Kubota、東北電力、北陸電力、日輕金、Rock Field、Reve21、保聖那(PASONA)等。但,近來我常被問到的是如何加入「西田塾」或「日本傻瓜會」的相關諮詢。

「西田塾」是針對經營者與經營幹部為對象的特別研習會。西田塾以獲得「幸運」與「運氣」並成為名利雙收的成功人士為主題,在東京、北海道、名古屋、橫濱等日本各地舉行演講。西田塾的成員至今已超過三千人,現在無論我到日本的哪個地方都會遇到認識的人,與他們愉快地交流。

西田塾裡有許多優秀的經營者,請容我稍微介紹幾位。麗思卡爾頓酒店公司(The Ritz-Carlton Hotel Company)日本分公司的社長高野登先生、以京都為據點在全國都有分店的「古着屋本舖」、「SPINNS」的Human forum社長出路雅明先生、培育出多位超級業務員,著有多本作品的朝倉千惠子女士、經營連鎖居酒屋「Teppen」的大嶋啟介社長,以及行為科學經營管理所長石田淳先生、經營ONLY ONE經營本舖的顧問後藤芳德先生等,他們的年齡、出身、職業都不相同。 朝倉千惠子女士的著作在日本已是廣為人知,而「Teppen」的大嶋社長所著的《認真的早會》也深受眾多經營者的支持,還發行了DVD。石田淳社長也寫了不少暢銷書,如《驚人的「執行力」》、《短期內改變組織──行為科學經營管理》等。後藤社長則著有《取得良機的人脈大改造》、《錯誤連連的挑男人眼光》等。我想各位或許曾看過其中一位的著作,他們不但是成功的經營者,也實現了成為暢銷書作家的夢想,這也是西田塾的特徵──幸運的人很多。

我常被問到「為什麼加入西田塾就會成功呢?」

其實,成功並沒有各位所想的那麼困難。西田塾的成員們都擁有成功的大腦且懂得加以運用,所以能輕鬆地完成夢想,成功對他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事。

參加西田塾的人不少都是已經成功的經營者,但他們認為成功之後仍然有需要注意的事,所以才會想要加入西田塾。

順帶一提,每當有人表示要加入西田塾時,我會先告訴對方西田塾的費用是每人八十八萬日圓。不過,由於西田塾還會舉辦短期的講座,所以總金額更高,但這些人完全不在乎錢的事。雖然有能力負擔這筆錢的人多半都是已得到某種程度幸運的成功人士,但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幸運,他們都認為這筆錢花得很值得。

然後,幸運的網絡就這樣不斷地擴大了。

至於「日本傻瓜會」也是聚集了許多幸運人的熱鬧聚會。

「傻瓜會」的人聚在一起都在做什麼呢?就是「暢談遠大的夢想」。傻瓜會的主要成員是經營者。以前,傻瓜會只是極少數的人聚在一起聊天的聚會,直到某天前文中介紹過的西田塾成員出路雅明社長對我這麼說:

「西田老師,我們把傻瓜會改成一般人也能參加的聚會吧!」

傻瓜會裡也有很多來自各種領域的成功人士,大家互相談論一些異想天開的夢想。如果擴大傻瓜會的規模,讓更多人一起談論夢想,我想應該可以拯救現在的日本。

現在的日本可說是自殺大國,一年就有超過三萬名的自殺人口。就連過去戰後的貧窮時代,自殺的人也不過一萬五千人左右。現在的日本已變得如此富裕,為何還會成為自殺大國,真教人想不透啊。社會上甚至還出現了啃老族、尼特族的現象。 在情況變得更糟前一定要設法改善才行。因為出路社長的一句話,可以讓許多人一起暢談夢想的「日本傻瓜會」就誕生了。

傻瓜會是讓參加者「表達心中遠大夢想的場所」,而所有人都不能否定別人的夢想。

哪怕是違背常理、異想天開的夢想,大家都會給予認同,鼓勵對方「如果是你一定辦得到!」。

傻瓜們因有夢想而快樂。像這樣讓他人感到歡喜的力量,我把它稱為「他喜力」。他喜力是獲得成功的必要因素,所有成功的人都擁有這種力量。

所有加入傻瓜會的人我都叫他們「傻瓜」,這是我對他們最棒的稱讚。這些可愛的傻瓜們,今後一定會越來越成功。

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傻瓜會,但需繳交一百萬日圓的入會費。不過,如果能提供有趣的話題就有機會免費入會。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付過一百萬日圓的入會費,不知道這該說是幸還是不幸呢?

傻瓜會遍及日本國內,曾在東京、北海道、京都等地舉行活動。每一次都有超過五百人共襄盛舉,相互競爭誰才是「傻瓜中的翹楚」。

登山家、研究員、運動選手及經營者們認真地談論各自心中的遠大夢想,想到每次都有那麼多人一同參與「日本傻瓜會」,我就覺得非常感動。成功的人總是懷抱著驚人的夢想,只要堅信「我一定辦得到!」,年齡根本不是問題。

前些日子我受邀擔任日本知名公司健康集團(Kenkou Holdings)的員工教育訓練。其社長瀨戶健先生年僅二十九歲,創業後短短三年就將公司變成年營業額高達一百億日圓的企業。不過,瀨戶社長的公司是在做什麼的呢?

或許大部分的女性都已經知道,健康集團就是販售減重食品「豆漿餅乾」的公司。三年突破一百億日圓的年營業額,最新的目標是達到兩百億,一般人都會覺得他很厲害吧!

但是瀨戶社長卻不那麼認為,因為他的真正目標是年營業額一兆日圓,所以現在的數字他根本不看在眼裡。目前他正積極地從事企業併購來擴大事業版圖,相信再過不久,他就能達成夢想中的一兆日圓營業額。

說到這兒,我想或許還是有部分「鐵齒」的讀者對「西田塾」、「日本傻瓜會」不感興趣,或覺得無法入會的人就不會變得幸運。

這是錯誤的想法!我向各位保證,就算你到目前為止都和幸運無緣,還是能輕鬆獲得幸運。這也是我決定寫這本《幸運最強法則》的原因。

幸運的人可以很有趣地獲得成功;幸運的人可以很有趣地實現夢想。我所說的幸運並不是在路上撿到錢或中樂透的那種好運,多年來我研究大腦訓練的目標就是真正的幸運=社會上的成功+人際關係上的成功。

本書將讓各位了解幸運的本質,以及如何做能讓自己變成幸運的人。知道並實踐吸引幸運的法則,你就會變得非常幸運。即使你已經感到厭煩了,還是抵擋不了好運的來臨,人生中充滿著幸運。

但,很多人明明很想成為幸運的人卻老是抱著消極的想法,像是「不可能會有那麼好的事吧」、「哪有那麼簡單啊」。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請記住我這句話: 「只要想著我會成功,你就一定會成功。」

以我過去擔任多位一流運動選手、商務人士精神訓練的經驗,我有100%的信心敢這麼說。

當你閱讀本書時,請試著想像在工作上、人際關係上、金錢、戀愛等各方面發揮實力,變得很幸運的自己。

本書也將為各位介紹我從未對外公開過的「最強思考」。過去僅有少部分參加研習會的人才會接觸到「最強思考」,這是將成功者共通的思考化為圖像化的一種方式。

三十年前我首次將西德的大腦訓練應用在日本的體育界。從選手們的紀錄、體力與精神方面的詳細資料中發現,能夠馬上發揮實力的選手寥寥無幾,大多數的選手都無法發揮真正的實力。之後透過不斷地研究分析,我意外了解到一件事,

那就是所有成功的人都有相同的思考模式,即「任何人都可以成功的法則」。

這就是我在本書中首次公開的「最強思考」的法則。

也許各位會覺得這個法則好像很難,其實一點也不!每天只要五分鐘,任誰都能輕鬆實踐。

搭配附錄的幸運修練CD更可提高幸運的效果,無論是誰都能立即實踐。我衷心祝福所有正在閱讀本書的讀者們,從今天起開始步上成功之路。

二〇〇八年四月吉日

西田文郎

內容摘要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可能,只有不願意!幸運不用等著天上掉下來,你自己就可以創造!前提是你打從心底完全相信這件事。

每個人對「幸運」的定義不一樣,有人希望變成有錢人;有人希望考取好學校;有人希望獲得好工作;有人希望趕快完成買房子的夢想,當然,也有人希望愛情趕快來到。在這本書中,作者便將告訴你如何透過大腦的潛意識訓練,完成你心中的這些願望。

這些簡單的方法,在日本已經得到無數成功的證明,包括日本國家女子壘球代表隊就是因為作者的指導,才能在北京奧運中擊敗強敵,大爆冷門地奪得金牌。

現在,就跟著「幸運之神」西田文郎來打造幸運的自己吧!

★帶來運氣與強運的原則

相信自己是幸運的,好運自然就會跟著來!「負面思考」就是讓你無法獲得幸運的最大元兇,如果一直使用負面的想法去思考只會不斷地在不幸的迴圈裡走不出去,因此培養「正面思考」是首要的原則!

★改變潛意識,吸引「好運」來的方法

人類是靠潛意識的操控下過日子的!因此我們必須對大腦做「大腦訓練」,透過訓練讓你無意識地將腦中的負面思考檔案轉換成正面思考。只要讓大腦保持在「愉快」的狀態下,就會不自覺建立起好的檔案=自然養成正面思考的習慣,之後不管遇上什麼事,大腦就會在潛意識中直接做出「正面」的反應!在潛意識上作改變,啟動自己的戰鬥本能,用正面力量吸引好運,迎向積極的未來。切記!影響成功與否的「幸運」或「不幸運」都是由你的潛意識作決定!

★培養「苦樂力」──創造出大腦的最佳狀態!

「苦樂力」就是將痛苦當成快樂的能力。無論面對痛苦或是辛苦的事,只要能樂在其中,大腦的意識就會固定在好的方向!當「感情」、「想像」、「思考」皆屬正面時,大腦就會呈現無比精力充沛、精神飽滿的心理狀態,體內分泌出提高全身活動的荷爾蒙,成功的能量將源源不絕地湧出。

★創造超強運勢,利用「言語」的魔力讓你實現夢想

「想法」會因為「行動」(語言與動作)被強化。對大腦的正面提問會不斷擴大正面思考。常對大腦輸入「工作很快樂」、「我的目標是年收1億」等正面的情報=常常對大腦做正面的提問。因為大腦會回應你所有的提問,為了回應你的問題,大腦會立刻組織記憶的網絡,建立「成功的檔案」、「實現夢想的檔案」,最後加以實行。

★擺脫低潮的方法

當你不順利的時候,容易變得消極,大腦裡充滿否定的想法,用負面思考去反省失誤並不會有任何幫助。這麼做,只會讓大腦持續感到「不愉快」,變得更無法擺脫負面思考,在這樣的狀態下,再怎麼想也無法產生好的創意或想法。其實,想得越多只會讓自己深陷其中,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什麼都別去想。切記!絕對不能在狀況差的時候反省。在最佳狀態下反省,才能為自己帶來幸運。

忍不住幫你做宣傳

張貼者:2009年12月25日 清晨5:04Joseph Mo

▼ 五分鐘摘要
告訴我,什麼牌子最好用?
擁有高度口碑資本的品牌,表現一向勝過不享有這項競爭優勢的品牌。當消費者迷戀你的商品,把商品當作是他們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就可能會產生絕佳的結果。現今的媒體市場尤其是如此,大眾傳播的效果正逐漸喪失,消費者已經開始對過去「由上而下」溝通的方式感到懷疑,對於水平傳播(同儕對同儕)的訊息或是「由下而上」浮現的訊息則反應較佳。消費者認為這類訊息比較真實,因此比付費廣告更具權威性。

■ 口碑資本的定義
只要企業提供出色、有意義的體驗,協助顧客達成他們的目標,就能創造出口碑資本,而相對地,這些顧客也會積極向他人談論自己的體驗。此時,口碑資本就產生了。消費者一般只有在下列條件下才會想要這麼做:

1. 他們所購買的商品與他們的個人價值觀在某種程度上產生強烈共鳴,因而讓他們感到滿意時。
2. 他們所購買的商品能夠強化自己的個性,並且多少反應出個人喜好時。

■ 口碑為什麼重要?
口碑資本之所以重要、有效而且又和現代社會息息相關,主要有5項理由:
1. 不論哪一種產品,今日的顧客幾乎都比過去擁有更多的選擇,而面對這麼多選擇很容易讓人感到困惑。
2. 幾乎所有人的時間都有限,因此消費者變得更精明,也更識貨。
3. 當消費者變得更加精明,他們往往就會轉而選擇能夠提供更多豐富、一致的顧客體驗的產品或服務。
4. 這些豐富的體驗才會最常引起消費者談論,很多顧客非常樂於聆聽他人的體驗,而且會急切地用各種方式利用他人所得知的內行秘訣。
5. 當更多口碑資本的引擎納入設計更完善的產品或服務時,顧客所購買的產品對他們而言就更具意義及凝聚力。

■ 引起口碑的動力之一與案例
引起口碑的八種方式之一:「慣性」,就是我們會一直重覆進行的特定行為或慣例,顯示出這些活動是自己「喜愛」或「有興趣」的。當你在自己所提供的顧客體驗中納入某種慣性行為時,它就會讓一切變得更令人難忘、更值得談論,這是一種好現象。有很多種顧客體驗已經高度慣性化,例如:
.很多夜店會要大排長龍才能進入,營造出一種眾人相爭進場的特權感。
.購衣也已經相當程度的制式化,會有人領你到試衣間試穿,幫你打點一切。

要增加自己的口碑資本,就要思考該如何在產品或服務的使用上加入某些慣性…

 

■ 《大師輕鬆讀》中英對照摘錄
“Because word-of-mouth advocacy is organic and democratic and because consumers control so much of its power, it can appear scary and unpredictable to marketers. It shouldn’t be. What we’ve seen, time and again, is that positive word-of-mouth happens when a certain number of key factors are present in a brand story. We call these factors the engines of Conversational Capital.” —Bertrand Cesvet, Tony Babinski & Eric Alper

「由於口碑推薦是自發而民主的,而且其力量絕大部分掌握在消費者手中,因此對行銷人員來說可能會感到畏懼且難以預測。其實並不至於此,我們屢次觀察到,只要能在品牌故事中呈現特定幾項關鍵要素,就會產生正面的口碑,我們稱這些要素為口碑資本的引擎。」——賽斯維特、巴賓斯基 & 艾爾伯

賈伯斯簡報祕笈

張貼者:2009年12月25日 清晨5:03Joseph Mo

▼五分鐘摘要

「賈伯斯式的簡報就像一齣戲劇,一場經過精心設計和熟練彩排的表演,富有教育性、娛樂性和啟發性。他胸懷改變世界的救世熱忱,想要「在宇宙激起漣漪」。如果你對於自己要簡報的主題具備熱忱,那麼就已經具備賈伯斯魅力的8成了。善用那股熱忱,把它轉化成令人深深著迷的故事,讓大家想要幫助你達成願景。如果你無法引起大家的興趣,你的產品就永遠不會有機會成功。不要因為你的簡報無法激發聽眾的想像力,讓你的點子胎死腹中。要四用賈伯斯的技巧,在感性和理性上打動每個你希望影響的對象。」——蓋洛

提到做商業簡報,史蒂夫‧賈伯斯無疑是黃金標準。他的演說造詣極高,有許多人只為了有機會搶到最好的位子去聽他為蘋果公司做的產品發表會,甘願在冷颼颼的氣溫下徹夜排隊。簡言之,賈伯斯是個很有魅力的推銷員,靠著天賦和個人魅力來推銷他的點子。引人入勝的簡報不要只是談產品的特性和好處,誰都會這麼做,而是要以你的品牌為核心,精新設計令人振奮又吸引人的故事。要實際做到如此,應該:
■在開始用簡報軟體之前,先在紙上規畫和創造你的點子
如果你要簡報,千萬不要先打開PowerPoint、Keynote或其他任何簡報軟體,這樣只會得出一堆枯燥乏味的幻燈片和條列項目。與其這麼做,不如先在紙上規畫和創造你的點子,寫下你將如何介紹以下9項絕佳簡報都具備的共同要素:
1. 標題——你想要讓聽眾記住什麼關鍵概念?
2. 熱忱的陳述——告訴聽眾這件事為什麼很要緊。
3. 決定你的3大訴求——你希望大家在聽完之後,能夠口耳相傳的3項重點。
4. 運用類比和譬喻——這兩項工具可以用來說服聽眾,讓他們完全接受你所說的3大重點。
5. 示範——產品或服務的示範可以為簡報增加戲劇效果和趣味。
6. 夥伴——想想還有誰可以為你所做的事情背書。
7. 顧客見證——可以運用哪些證明和第三者的背書,讓大家對你要展示或發表的東西更放心?
8. 影片——可以用什麼方式生動地展示產品?
9. 其他視覺道具——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結合到簡報之中、可以傳給聽眾去觸摸和感覺,或是可以讓聽眾實際體驗,讓簡報更令人振奮、更吸引人?

■回答聽眾心中唯一在乎的問題:「我為什麼要聽你說?」
要有說服力,就得立即回答這個問題。不要搬弄行話,只要簡潔把你想說的說出來就好。如果你想要幫助顧客節省時間或金錢,就這麼告訴他們;如果你要努力讓人生更有樂趣,就直接告訴他們。說明你的商品將如何改善顧客的生活。要不只一次重複那個好處,以強調你的重點,然後確定所有輔助素材(譬如文宣、網頁和新聞稿)都符合你提出的概念。要著重於推銷產品的好處,而不是產品本身。

■對你想達成的目標抱持熱忱的態度和清楚的目的感
你想達成的核心目標大概和賈伯斯有所不同,沒關係,不論你的動機是什麼,都要在每次做簡報時熱忱地表達出來。讓大家確切了解,你的心靈完全投入在你所要做的事情上。要對你的服務、產品、公司或志向,抱持真正的熱忱。

如果其他方法都行不通,就要想出產品或服務可以如何改善顧客的生活,然後熱切地跟顧客分享。如果你從事的正是你所喜愛的事業,這一點也不難,而如果你只是為了賺錢,那就會難一點。清楚表達你的目的感,讓所有人都確實了解你的目標。

■擬出「推特般的標題」——不超過140字元的訴求
賈伯斯善於創造非常適合用來當140字推特文的標題。他想出的標題能讓媒體在他每次簡報結束後不斷炒作。不要想靠運氣去創造令人難忘的標題,要積極主動,創造出一句你想用來當標題的宗旨,然後讓整體簡報(以及補充的素材)都符合這個標題。不要忘了,最棒的標題,是要為聽眾們擘畫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運用「事不過三」的法則製作路線圖,引領聽眾跟隨
賈伯斯幾乎在所有的簡報中,都會為聽眾畫出視覺路線圖,而這些路線圖總是3個為一組。對聽眾的來說,「3」是個魔術數字,超過這個數字,大家會搞不清楚。告訴聽眾他們要注意3件事情,他們就會全神貫注,也能夠想見3個重點結合起來的意義。告訴大家你要討論3件事情,也能為即將要介紹的內容營造一種期待的心情,如果你把最棒的一項留在壓軸,那更是如此。

■一定要找出你將要對付的敵人
賈伯斯在簡報中常常會問這個問題:「各位為什麼需要這個東西?」然後他會這樣說明:「我們在研究中發現……」透過這樣的方式,賈伯斯得以建立起產品應該存在的理由,而不只是要為蘋果創造營收。他會激勵大家變成傳播福音的信徒,加入這場對抗平庸的聖戰。賈伯斯先指出問題的這種方式,營造了一種氣氛,讓人欣然接受其所提出的解決方案。

■舉出追求進步的模範。
1984年,蘋果的產品在最後關頭即時出現,戰勝了賈伯斯口中為贏得世界霸主寶座不惜一切代價的IBM。2001年,蘋果的敵人變成了萎靡不振的數位音樂產業。2006年,蘋果開始採用英特爾的晶片,因為現有的個人電腦速度太慢而且不好用。賈伯斯非常擅長推銷更優質的顧客體驗,而不是電腦等電子裝置。

想在做簡報時仿效他的方法,應該:
1. 說明所屬產業的狀況,或是產品類別的現況;
2. 指出因為某種理由想維持現況的對手;
3. 清楚明確地陳述造成顧客痛苦的問題;
4. 鮮明地描述你的產品或服務可以如何解決那個問題,並勝過競爭對手。

■別忘了每隔10分鐘左右中場休息一下
大量研究顯示,人類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10分鐘。因此賈伯斯在所有簡報中,每隔10分鐘就會介紹不同的要素,不會讓聽眾有時間感到無聊。要有同樣的說服力,你也必須想出不同的元素,每隔10分鐘就加進來。這樣就能重燃聽眾的興趣、讓大家能夠保持注意力,並且使整場簡報更令人難忘。

>>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大師輕鬆讀》NO.360〈賈伯斯簡報祕笈〉:http://www.master60.com.tw/catalog/issue.phtml?book_id=360

借來的,最創意!聰明借點子的6步創意法!

張貼者:2009年12月25日 清晨5:01Joseph Mo

▼五分鐘摘要
新構想一向是從既有構想建構出來的,看來完全原創的構想,都是由不同構想的片段與部分結合而成,只不過結合的方式是前所未有的。具體來說,當你從整體的角度去觀察創意產生的過程,一定會發現任何新構想的誕生,都會經過以下的6步驟流程,就可以將過去既有構想中的各種面向或元素,結合成不同的組合,得出新的創意。

■步驟1、界定:明確指出所要解決的問題
創意構想就是問題的解決方案。因此,如何界定眼前的問題,會決定未來產生出什麼樣的解決方案,太狹隘或太廣泛皆不宜。要產生創意構想,第一步永遠都是去研究眼前的問題。每項營建工程一定都是從一項任務開始,創新構想的形成也一樣。要開始構思,必須建立新構想所要立足的堅固基礎。要發展創新構想,必須做以下幾件事:
● 找出想要解決的問題、
● 判斷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
● 了解問題的影響範圍。

■步驟2、借用:從有類似問題的地方借來構想
將類似問題所採用的解決方案集結起來,這些方案可以來自競爭對手、所處業界,或者科學、藝術等領域。其他地方使用過的問題解決方案,是建構自己解決方案的材料。根據你對自己問題的了解,去尋求其他人在過去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

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階段所採用的原始素材,會大大影響未來的創意構想。所想出的構想,會受到從他處借來的構想與概念所影響,就如同營建工程師會使用自己熟知的建材一樣。創意構想不是憑空想像而來,其實是將取自某處的片段構想,與取自另一處的片段構想混合而成。

■步驟3、結合:連結與混搭借來的構想
創造力基本上就是要去產生煥然一新的連結。尋找合適的比喻構想來建構與界定你的新構想,並且必要時建立新的比喻構想。在第2步驟中,你蒐集了不少新穎構想,作為建構創意構想的原始素材。這個步驟是要將這些概念連結起來,變成前所未有的新混和體。然而要真正做到,不能隨意將兩個構想湊在一起然後就碰碰運氣,反而需要有基本骨幹或架構,而這就是比喻構想的重要之處。

所謂創意思考,就是要將至少2個原本各自獨立,或是存在於其他組合之中的構想融合在一起。所選擇的比喻構想,會奠定新構想的整體架構。

■步驟4、醞釀:讓這些構想逐漸醞釀成解決方案
要想出原創構想最好的辦法,就是完全不要去想你的問題,這聽來矛盾,但事實就是如此。把構想擺到一旁,不要再去想,等到明天再說。去做其他事情,這樣可以讓構想稍微醞釀一下。然後,通常就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你會發現腦海中清楚而明顯地出現極具創意的突破性構想。要如此去運用潛意識的力量。
 

當你用理智去思考某件事,就會產生突觸連結。愈是去思考同一件事,這些連結就愈深,結果會一再得到相同的結果。一段時間之後,要跳脫既定的樣板去思考就會變得非常困難,你會陷在同一種思考模式之中,很難產生全新的觀點,這就是納入潛意識思考如此重要的原因。

■步驟5、評斷:找出解決方案的優缺點
絕佳構想從不會完整出現,靈光乍現時所得到的見解,仍須先經過嚴格測試與發展,才能夠全力實行。換句話說,這時候必須透過評斷,讓理論上聽來不錯的構想,變得實際可用。

在創意流程中,評斷的功用不是要接受或拒絕構想,而是要用來加強和發展構想。評斷新構想可以達到以下3個效果:
1. 找出所有的缺點——藉此得知該採取哪些做法排除缺失。
2. 判斷這個構想的優點——並因此判斷構想能否存留。同時,了解到所發展構想的優點之後,就可以全力去強化這些優點,並加以發揚光大。此外,也可以確保,不會在排除缺點的同時不慎削弱了優點。
3. 發展出「完美解決方案」的第六感——也就是具有大量優點,並且幾乎沒有明顯缺點的構想。換句話說,評斷可以讓你的創意直覺更敏銳,讓你能夠慧眼看出好構想。

■步驟6、補強:排除缺點,發揮優點
透過嘗試錯誤法持續改善構想。調整和修正你在構思的構想,並一再重新組織你的構想,直到真正達到世界級水準為止。歸根究柢,創意流程一向有些難以捉摸,比較偏向嘗試錯誤的摸索,而不是一種按部就班的程序。優質,完整而可行的構想向來不容易實現,必須用左腦去理性思考、用右腦去創意思考,還要用全腦去面對現實。事實上,這會要經過反覆的過程,卓絕構想不會就這麼完整浮現。

創意思考原本就沒有效率,向來都是停停走走或是嘗試與錯誤。你會經常走錯路,然後再回頭重來,也會偏離方向,訣竅就是要不斷嘗試。重複去做,你的顯意識就會更善於發想創意,於此同時,你的潛意識也會更熟練於參與思考過程。要繼續為潛意識製造參與的機會。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大師輕鬆讀》NO.357〈借來的,最創意〉:http://www.master60.com.tw/catalog/issue.phtml?book_id=357

1-8 of 8